NFC技術與RFID技術的標準差異和使用場景
經常有客戶向我們咨詢有關于RFID產品的相關問題,通過不斷的溝通和詢問。我們發(fā)現(xiàn)原來客戶是需要利用NFC技術完成某個功能,與之相反的是有客戶明明是需要NFC技術來完成某個功能的時候,他們提出的問題恰恰是RFID的一些技術問題。由此可見,客戶對RFID技術和NFC技術的概念是比較模糊的,甚至把二者混為一談了。諾塔斯智能科技從RFID技術和NFC技術的協(xié)議標準差異和使用場景的不同詳細的介紹RFID技術與NFC技術異同點。
RFID (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)是利用無線電波進行通信的一種自動識別技術。基本原理是通過讀頭和黏附在物體上的標簽 之間的電磁耦合或電感耦合進行數(shù)據通信,以達到對標簽物品的自動識別。自動識別是指應用一定的識別裝置,通過被識別物品和識別裝置之間的接 近活動,自動獲取被識別物品的相關信息,并提供給后臺計算機處理系統(tǒng)來完成相關后續(xù)處理的一種技術。
RFID的主要頻段 有:125kHz,134.2kHz,13.56MHz,860-960 MHz,2.45GHz和5.8GHz。不同工 作頻率的RFID系統(tǒng)工作距離各有不同,應用領域也有差異。低頻段(LF,125kHz,134.2kHz)的RFID系統(tǒng)主要用于動物識別,工廠數(shù)據采 集等;高頻(HF,13.56MHz)的RFID系統(tǒng)技術已經比較成熟,廣泛應用于門禁,智能交通(日常生活中公交、地鐵的刷卡應用比較多)等方面,LF和HF頻段應用電感耦合方式工作,一般工作 距離較?。怀哳l段(UHF,860-960 MHz)的RFID系統(tǒng)電子標簽有效工作距離可以達到3-16米,適用于物流,供應鏈等領域。微波頻段 (2.45GHz和5.8GHz)則應用于集裝箱管理和公路收費,現(xiàn)在的高速路不停車收費系統(tǒng)(ETC)就是采用的5.8GHz頻段,UHF和微波頻段應用電磁耦合方式工作,工作距離較遠。
NFC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縮寫,即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。由飛利浦和索尼公司共同開發(fā)的NFC是一種非接觸式識別和互聯(lián)技術,可以在移動設備、消費類電子 產品、PC 和智能控件工具間進行近距離無線通信。NFC 提供了一種簡單、觸控式的解決方案,可以讓消費者簡單直觀地交換信息、訪問內容與服務。目前,NFC 論壇在全球擁有 70 多個成員,包括:萬事達卡國際組織、松下電子工業(yè)有限公司、微軟公司、摩托羅拉公司、NEC 公司、瑞薩科技公司、三星公司、德州儀器制造公司和 Visa 國際組織。NFC是在RFID的基礎上發(fā)展而來,NFC從本質上與RFID沒有太大區(qū)別,都是基于地理位置相近的兩個物體之間的信號傳輸。
NFC技術的空中接口定義為ISO18092,而RFID的空中接口為ISO18000,可見其二者技術上的相關性。NFC的芯片上集成了讀和寫的 功能,注定其定位是對人的服務。RFID技術可以用來識別和跟蹤幾乎所有物體,并由此可以構建一個容納和連結世界上所有物品的廣泛的智能網絡。到目前為 止,RFID技術已經在為很多行業(yè)提供原料跟蹤、產品識別、物流供應、批發(fā)零售、防偽認證和設備控制等服務,有效提升了企業(yè)的價值鏈水平。RFID還被應 用于交通管理、小額消費、身份識別等眾多領域,并帶來良好的社會、經濟效益。
NFC由于其物理特性,決定了只能在短距離的應用場合,比如電子票證、電子支付等應用。電子票證只需要在被動的識別中,而電子支付則從支付和識別兩個角度應用,從而更多地體現(xiàn)出了NFC的優(yōu)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