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FC的技術特點與面臨的問題
近場通信(Near Field Communication,NFC),又稱近距離無線通信,是一種短距離的高頻無線通信技術,允許電子設備之間進行非接觸式點對點數(shù)據(jù)傳輸(在十厘米內)交換數(shù)據(jù)。這個技術由免接觸式射頻識別(RFID)演變而來,并向下兼容RFID,主要用于手機等手持設備中提供M2M(Machine to Machine)的通信。由于近場通訊具有天然的安全性,因此,NFC技術被認為在手機支付等領域具有很大的應用前景。近年來由于手機的功能與普及度快速的成長,使早期的電子錢包有了推廣的機會點。
NFC的技術特點:
與RFID一樣,NFC信息也是通過頻譜中無線頻率部分的電磁感應耦合方式傳遞,但兩者之間還是存在很大的區(qū)別。首先,NFC是一種提供輕松、安全、迅速的通信的無線連接技術,其傳輸范圍比 RFID小,RFID的傳輸范圍可以達到幾米、甚至幾十米,但由于NFC采取了獨特的信號衰減技術,相對于RFID來說NFC具有距離近、帶寬高、能耗低等特點。 其次,NFC與現(xiàn)有非接觸智能卡技術兼容,目前已經成為得到越來越多主要廠商支持的正式標準。再次,NFC還是一種近距離連接協(xié)議,提供各種設備間輕松、安全、迅速而自動的通信。與無線世界中的其他連接方式相比,NFC是一種近距離的私密通信方式。最后,RFID更多的被應用在生產、物流、跟蹤、資產管理上,而NFC則在門禁、公交、手機支付等領域內發(fā)揮著巨大的作用。
NFC、紅外和藍牙同為非接觸傳輸方式,它們具有各自不同的技術特征,可以用于各種不同的目的,其技術本身沒有優(yōu)劣差別。
NFC手機內置NFC芯片,比原先僅作為標簽使用的RFID更增加了數(shù)據(jù)雙向傳送的功能,這個進步使得其更加適合用于電子貨幣支付的;特別是RFID所不能實現(xiàn)的,相互認證和動態(tài)加密和一次性鑰匙(OTP)能夠在NFC上實現(xiàn)。NFC技術支持多種應用,包括移動支付與交易、對等式通信及移動中信息訪問等。通過NFC手機,人們可以在任何地點、任何時間,通過任何設備,與他們希望得到的娛樂服務與交易聯(lián)系在一起,從而完成付款,獲取海報信息等。NFC設備可以用作非接觸式智能卡、智能卡讀寫器終端以及設備對設備的數(shù)據(jù)傳輸鏈路,其應用主要可分為以下四個基本類型:用于付款和購票、用于電子票證、用于智能媒體以及用于交換、傳輸數(shù)據(jù)。
NFC系統(tǒng)目前階段主要存在的問題:
1、相容性問題
目前不同廠家的NFC設備的兼容性問題還是比較突出的,這也是NFC論壇目前正在致力于解決的一個重點。其希望通過NFC標志認證來達到所有NFC設備兼容性的統(tǒng)一。
2、安全性問題
安全的NFC將各種NFC應用結合智慧卡的安全性。重要的機密資料與數(shù)據(jù)會一直儲存在卡片中安全記憶體的某個區(qū)域,并且只能經由NFC裝置授權,藉由儲存在裝置內安全記憶體中的私密金鑰將傳送資料予以加密。
3、主動或被動運作模式
擁有NFC的裝置可以在主動或被動模式下運作,一般的行動裝置主要是以被動模式運作,可以大幅降低耗電量,并延長電池的續(xù)航力。主動式NFC裝置可以透過內部產生的射頻場(RF-field)提供與被動裝置通訊時所需的所有電力,與免接觸式智慧卡的情況相同,擁有相同的電力,確保即使關掉行動裝置的電源仍可以正常進行資料的讀取。
4、標準化
NFC符合ECMA 340與ETSI TS 102 190 V1.1.1以及ISO/IEC 18092標準的開放式平臺技術,這些標準具體規(guī)范NFC裝置的調制方案、編碼、傳輸速度與RF介面的訊框格式等,以及被動與主動NFC模式初始化過程中資料沖突控制所需的初始化設定與條件。此外,這些標準還定義了傳輸協(xié)定,其中包括通訊協(xié)定啟動與資料交換方式等。
5、政策問題
由于移動支付產業(yè)環(huán)節(jié)復雜,價值鏈的構建需要多方參與,在此時間段,產業(yè)主導者不清晰,金融機構和移動運營商的議價能力相當,產業(yè)實際投入力度比較低。而由于終端和消費環(huán)境的缺乏,用戶體驗較差,用戶通過移動支付購買的物品和服務并不豐富,目前并沒有給消費者帶來真正的便捷。